變態反應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從有這一名詞至今才100年的歷史,中國的變態反應學始于50年前的北京協和醫院耳鼻喉科。我院自開展變態反應疾病的診治至今已有20年歷史,是全國較早開展變態反應專業工作的醫院之一,并于2001年在院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成立變態反應科,至今已積累了5年的經驗,是我市唯一一家獨立的變態反應專業學科。
80年代初,時任耳鼻喉科主任的王世勛教授遠見卓識,認
為變態反應是一門新興學科,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先后選派馬瑞琴醫師和趙玉琴護師參加了協和醫院舉辦的變態反應培訓班,并于1986年成立了變態反應室,開展過敏原皮試檢查及脫敏治療工作。1989年選派劉瑞玲醫師、1992年選派曲百勝醫師參加變態反應室的工作,加強大夫組的力量。建立門診的初期,條件相當簡陋,檢查及治療擠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診室內,每周只有兩個半日門診,沒有實驗室,檢查手段單一,只能做過敏原皮膚試驗等簡單的操作,經驗少,只能靠自己摸索,邊干邊學,邊積累經驗付出了很大的努力。90年開展鼻分泌物嗜酸性細胞計數檢查,91年建立實驗室自己制備抗原, 94年引進本市第一臺血清特異性變應原抗體檢測儀,使檢測水平和診斷準確率有了很大提高。
在開展過敏原檢查、免疫治療(脫敏治療)同時開展了射頻治療、穴位注射、激光治療等項目,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得到廣大患者及臨床醫師的認可。94
...(查看科室全部簡介)
可。94年變態反應室被評為天津市耳鼻喉學會重點項目。95年開始全天候變態反應門診,工作范圍面向全院,影響逐漸擴大, 96年在我院承辦天津市變態反應疾病大型義診,擴大了影響,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97年由我科制訂天津市變態反應診療項目的價目標準,被衛生局物價處批準在全市實行,同年舉辦天津市變態反應疾病繼續教育培訓班,培養了一批具有變態反應知識的臨床醫師,為變態反應在我市的開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2001年中華醫學會全國變態反應學會,天津市變態反應分會相繼成立,馬瑞琴醫師當選天津市變態反應分會副主任委員,劉瑞玲醫師當選為青年委員。2006年隋秀麗、劉瑞玲醫師當選為委員。2001年5月變態反應室從耳鼻喉科分離出來,正式成立變態反應科,有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各1名,護師2名,成為我市第一個專業從事過敏原的體內外檢測、診斷、治療的科室,有獨立的實驗室,有與國際接軌的檢測變應原的儀器設備,可以進行特異性變應原抗體檢測、食物過篩檢測、吸入變應原過篩檢測等,臨床主要進行過敏性疾病的免疫治療。同時作了大量臨床研究,近20篇論文在核心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在全國性研討會上做大會發言,獲科委成果獎2項,填補醫療技術空白1項,培養研究生3名,培養進修醫生多名并使其回到原單位能獨立開展變態反應工作。
過敏性疾病并非是一種或某一類疾病,它是指人們與過敏原接觸后在特定部位發生的一類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即過敏反應)過敏反應性疾病是一類跨學科疾病,涉及臨床各個科室,常見病種有:支氣管哮喘、變異性哮喘、過敏鼻炎、過敏性咽喉炎、過敏性付鼻竇炎、過敏性結膜炎、花粉癥、急慢性蕁麻疹、急慢性濕疹、接觸性皮炎、過敏性紫癜、神經血管性水腫、復發性口腔潰瘍、過敏性結腸炎、血清病以及藥物過敏、化妝品過敏等等,過敏性疾病的診斷治療關鍵在于為病人尋找過敏原,過敏原種類涉及各種常見的吸入物如灰塵、塵螨、各季的花粉、各種霉菌、昆蟲等,食物種類有各種肉食品、海鮮、魚蝦、瓜類、堅果、蔬菜等。通過過敏原的檢測明確引起過敏的原因、制定針對性強的“個性化”治療方案,主要進行“避”“忌”“替”“移”以及世界衛生組織首選方案——脫敏治療達到治療的目的。
(隱藏科室簡介)